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锦衣当国 > 第一千零六章 三光之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零六章 三光之策

  锦衣当国

“鞑虏男女老幼皆以绳索系之,类骡马市”


许多随军的文人都是这般记录,接下来往往是感慨几句,说生离死别,未见如此之惨者。不过这些文人回到关内之后,身边往往有一两个年轻女真女人伺候,毛皮老参之类的特产都有不少,更有善于经营的,还在边墙外有了庄子,这个就很少有什么文字记录了。


由李家头面军将护送回边墙内的财物和人口都是卖了个干净,这等缴获,必然是以远低于市价的价钱发卖,没什么亏不亏的,只要买下来没有不赚的,这人口只吃饭不要工钱,只要是养一帮小子看住了就行。


辽镇别的缺,喜好舞弄枪棒的青壮不缺,这些人做农活难,做个护院还是可以的,莫说是边墙外,辽镇现在还有大批的土地没有开荒,缺的就是人手,多一个人就多赚一分。


至于说边墙外的田地,不是一方镇将,不是一方大豪,那是没有手腕能经营的,这个一般人就不指望了读力出去了。


可也有人倡议大家合伙,或是某位豪强挑头,大家投钱投人,到边墙外发上一笔财,边墙外的田地一时间未必能见银子,可长久来看,怎么可能不发财,你说要小心些,万一鞑子再打回来,鞑子都快被杀干净抓干净了,怎么打回来,没听说关内和大同那边什么劳什子商团,已经拿着银子过来。


田地、财货、人口,源源不断的销售出去,北直隶特别是京津一带,已经有不少商人拿着银子赶过来了,大批本地外地的商人都在沈阳城和抚顺所望眼欲穿的等下一波战利品的到来。


那位帅帐中说仁义道德的仁兄却是占了先机,既然往来运送战利品需要时间,那不如咱们自己过来买。


从抚顺关到赫图阿拉这一线,都有明军的马步兵卒驻守,沿途的村寨都是被洗了干净,路上危险是没有的,拿着银子过来,直接向大军购买,大军少了运输护送的麻烦,价钱想必会便宜许多,如果再带着些大军需要的货物,来往贩卖,更是两利,再者可以看看沿途的田地道路,如果在这里置办产业,也可以尽早谋划。


眼光准,能比别人做在前面,想不发财都难,这位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大发其财,倒是让大军一干人刮目相看。


有这么人开了头,后来者就是纷纷跟上,商人们为了赚钱发财,谁也不会嫌泥泞的道路辛苦,再说来往都有军卒护卫,安全上也不用发愁,关内关外,官商私商都是赶过来了。


按照李家的意思,战利品还是送往辽镇境内发[***]较稳妥,价钱也能高些,可蓟镇、大同、宣府甚至虎威军的人都是愿意就地发卖,大家都明白辽镇的小算盘,这玩意油水太大,谁经手谁能多捞,何苦让辽镇一家吞了去,再者说,如今辽镇之中马林一支、孙守廉一支都算是渐成势力,也不愿意李家自己吃太多。


王通对这个就是默许,老实说,他也对那位“仁义道德”刮目相看,嘴里说的漂亮,办事却很有条理,不能小瞧酸腐文人,而且跟随大军采买战利品的人越多,对将来的垦殖好处就越大,让这些心存恐惧的商户看到白山黑水的肥沃,看看到底有多少好处,对于那些胆大包天的要鼓励,让他们自己带着刀枪人马,去抢掠烧杀。


大军虽然在途中,不过在北边和辽镇的消息依旧是畅通无阻,在王通大军出关时开始,归化商团武装就开始囤聚兵马,开始向多伦进发。


察哈尔部的根基所在本就是在多伦北,他们在多伦立足未稳,根本没办法和如狼似虎的商团武装对抗,而且打多伦和打其他地方不同,归化城周围的城傍骑兵劲头十足,甚至连宁夏那边都有兴趣。


因为多伦是草原上水草最丰美的地方,归化城也是好地方,奈何商团武装和农庄都已经将各处好地方塞满,各个附庸的部落也是太多,可多伦不同,这里天生是好牧场和好猎场,而且定北侯和商团都已经许愿,这里肯定要划出牧场给有功之臣,这样的水草地,谁不想要一块,谁不想多拿些。


尽管大家也知道,归化商团要在这里建立城寨农庄,可只要是能给划定牧场,就近在城寨农庄取得补给,将牲畜贩卖给就近的商行,这反倒是更好的情况。


牧场的大小,位置的好坏,就要看各家怎么打了,城傍们说别的不行,打仗拼命却是习惯了。


草原上的好男儿如今都知道,只要敢去拼命,荣华富贵都是不用愁,商团从不亏待人,有这个保证,大家自然是蜂拥而至。


科尔沁部的大部分力量都是抽调到辽镇的北边和东边,在辽镇的几场战斗,让他们元气大伤,同时也要小心戒备,一时间顾不上多伦这一边。


商团武装的大车和火器结合的护卫队还没有出动,紧紧依靠城傍们的穷追猛打,科尔沁部已经快要守不住多伦,附庸的小部落纷纷背叛。


*****************


王通现在从来不看军功簿子,原因很简单,如今各路兵马每曰里都是报功,今曰抓获鞑虏多少,明曰斩获多少。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