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小说
黄金屋小说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爷惦记那个位置(第三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爷惦记那个位置(第三更)

  我的公公叫康熙

眼下不过申正,离吃饭的时候还早些。


九阿哥就简单梳洗了,歪在炕上,跟舒舒说了今日去内造办之事。


“爷之前傻了,之前给你淘换粉sè首饰时,忘了内造办,珐琅作那里既然能做出红、蓝两sè,自然也能烧出其他sè儿了,今日珐琅作试着烧出的粉sè就挺好看的,看着像碧玺似的,很水润……”


说到最后,他带了可惜,道:“现下就不好叫人跟着做了,那是汗阿玛给和嫔预备的生辰礼。”


舒舒道:“就前一阵子喜欢粉sè,好几套粉sè的头面尽够了。”


九阿哥听了,jīng神一振,道:“那你接下来打算喜欢什么sè儿?这回咱们先下手为qiáng。”


眼见着九阿哥很是认真的模样,舒舒就也仔细想了想,道:“孔雀绿吧,正好新得了两匹孔雀绿的杭纱,咱们一起制衣裳,扣子用绿松石与白水晶,看着还清爽。”


九阿哥点头,道:“好,那颜sè看着凉快……”


说到这里,他想起了让内造办做的‘百福缸’,道:“外头都晓得爷赚钱了,可咱们打算一比一还的银子也不好对外宣扬,今年的中秋节礼,爷就直接送汗阿玛一口百福缸,缸从内造办制,里面装的元宝从顺安银楼那边打,要大大小小的金元宝,都要实心的,半尺直径的小铜缸,给它盛满了……”


舒舒自然不反对,这种露在明面的孝敬,多多益善。


听着是用金子,可真要说起来,也是有数的。


跟旁人敬上的古董珍玩相比,还算便宜的。


九阿哥说完,笑了,道:“除了孝敬给汗阿玛一个大的,还有一个中不熘的,一个小的,中不熘的摆书房,小的直接摆在你梳妆台上,看着就喜气。”


舒舒好奇道:“离中秋还三个月呢,爷怎么想起这么早预备?”


九阿哥道:“临时起意,内务府那些人,嘴巴太碎,宫里的事情,大事小情拿出去嚼舌头,要是爷不立在前头,只让十二定了供器,谁晓得回头他们在背后怎么讲究十二……”


舒舒想着苏麻嬷嬷的高寿。


要是康熙也活到八十九就好了。


做皇弟、皇叔,都比不得皇子舒坦。


舒舒就道:“回头爷问问十二阿哥,看看嬷嬷那边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咱们也跟着学学。”


九阿哥讶然道:“现在就学,太早了吧?嬷嬷八十九了,咱们才十八……”


舒舒莞尔,道:“爷想哪里去了?咱们不用,不是还有皇祖母,还有阿牟这些长辈的。”


她没有提康熙,九阿哥却一下子想到康熙身上。


他眼睛转了转,若有所思,道:“汗阿玛平日也重养生……”


舒舒提醒道:“皇上正值盛年,如今正宠着年轻的嫔妃,意气风发的,爷在御前可别直接说这些,怕是不爱听。”


九阿哥点头,道:“嗯,爷留心着呢,真要谁去汗阿玛跟前墨迹他老了什么的,肯定要被记上一笔……”


*


清溪书屋。


看着跪在地上,老老实实认罪磕头的三阿哥,康熙想起大前天晚上的情景,依旧是有些堵心。


“汗阿玛,儿子真真是昏了头了,刚才出来之前还跟儿子福晋说呢,往后别在儿子跟前提银子,听不得,现下儿子回过头去,想着那两天的情形,都觉得做梦似的,就为了从老九兜里多扣钱出来,先去找了大哥,想鼓动他牵头,结果挨了一顿呲哒……”


“儿子还不死心,后头又跟七阿哥掰扯,也被七阿哥劝了,儿子却鬼迷心窍,半句都没听进去……”


结果接下来,他就被逮个正着,跟七阿哥说的一样,皇上容不得他这样的算计。


他叹气道:“儿子在里头三天,也算踏实了,往后不惦记偏财,没那个偏财运,如果不是眼气内务府的节礼,儿子不会惦记内务府总管的位置,如今乌泱泱地得罪了这老些人;如果不是盼着分红,也不会失了心智,往后儿子什么都不惦记了,踏踏实实的,要不儿子都信不过自己个儿,路就要走歪了。”


康熙见他真心认错,神sè缓和些,道:“起来吧,总算你还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错处,就算你想惦记银子,以为就能惦记成?”


说到这里,他拍了拍几桉上的折子,道:“弹劾你借着署理内务府总管之机敛财的折子,这三天朕已经收到五封。”


三阿哥起了,听了这里,反而露出庆幸来,道:“弹劾就弹劾吧,儿子也引以为戒,总以为能瞒天过海,这行事鬼祟就失了尊重。”


康熙指了椅子,让他坐了,见他嘴上跟下巴都是胡茬,带了不喜,道:“回去就刮了,看着邋遢。”


三阿哥在嘴上摸了一下,道:“过来的匆忙,没好好收拾,看着老相了……”


康熙皱眉道:“你才几岁?不许说这些个混账话。”


三阿哥点头,道:“儿子不说了……”


说着这里,他面上带了犹豫,而后多了坚定,看着康熙道:“汗阿玛,儿子是汗阿玛的儿子,也是额娘的儿子,额娘那边的罪责,儿子想要问问,成么?”


康熙望向三阿哥,心中意外又不意外。


不意外的是,三阿哥会主动问及生母;意外的是,不是战战兢兢的代母请罪,而是开门见山的问询缘故。


三阿哥不避不闪,道:“额娘前些年性子有些偏执,可要说她有胆子为恶,儿子也想不出会是什么样的恶,她不是个胆子大的,儿子担心她受了湖弄,才错了规矩。”


康熙想到了荣妃的“夜不寐”,还有太医的诊断。


并没有荣妃担心的那样,命不久矣。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jwyy.com 黄金屋小说。手机版:https://m.hjwyy.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